●在全省首创实施用工企业下单,就业群众点单,职能部门亮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统一买单,服务部门填单“六单式”培训模。
●在濮范台三县迁建安置点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0余个、教学点50余个。
就业是民生之本,10.3万名滩区群众的就业问题更是全市上下最大的牵挂。在保障基础就业,巩固搬得出、稳得住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让滩区群众就业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加快向可发展、能致富方向转变,技能培训就成了关键。
“一辈子就会种种地、干干苦力活,现在也算做上手艺活啦?!比涨?,记者探访滩区群众就业情况时,台前县马楼镇一家特色凉皮店老板田明生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创业经历。
田明生是黄河滩区迁建群众,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因病返乡后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凉皮生意成本低但利润不错,在当地还比较受欢迎,手上没有‘金刚钻’就想着去学学技术。”经过慎重考虑和老师的指导建议,田明生参加了台前县举办的滩区迁建专项技能培训班,选择了“短平快”的凉皮作为创业项目。
培训班设有特色小吃培训课程,包含凉皮、壮馍、灌肠等36个当地小吃的制作技能内容。经过一周的学习,田明生掌握了制作、切工、调制一整套技艺后,便开始了创业之旅。然而,一开始只知道生搬硬套凉皮固定配方的他并没有赚来多少收益。培训班在回访学员时得知此情况,马上派遣老师登门指导,并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对配方进行了改良。
“本来培训就是全程免费,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后续服务,真是老师手把手把我带上致富路了啊。”改良后的凉皮受到顾客普遍好评,回头客不断,小店很快扭亏为盈,每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正是饭点,田明生忙得热火朝天,边张罗边高兴地说:“以前一年忙到头还没多少收入,现在离家近又能挣钱,听到移动支付到账的声音心里就美滋滋的?!?/p>
在滩区迁建培训中,像田明生这样的致富能手还有很多。搭乘着直达滩区的培训“职通车”,助力就业增收的技能被直接送进了“黄河滩”,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致富梦。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工程建设攻坚、幸福家园入住、群众稳定就业‘三大行动’,让10.3万名群众搬出了黄河滩,住进了新家园,圆了安居梦。”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李二杰说,“针对滩区群众就业的特殊性,人社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多源流、持续化、广覆盖、高效能的就业技能培训活动?!?/p>
前期通过全面摸底调查,重点搜集了解贫困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和培训意愿,以及就业和技能状况,建立“一户一档”的培训信息需求清单,将有就业意愿的迁建居民全部纳入专业技能培训范围。坚持按需施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和迁建群众培训愿望,积极开展项目制培训、“短平快”培训,把“快餐式”培训搬入田间地头、村头院落,让迁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学技能、增收入。
培训采取“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相结合模式,把课堂搬进安置区,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意愿,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和符合就业需求的技术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变书本教学为实用操作、技能传授,变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突出技能性教学实用性、可操作性。整合优质资源挑选优质培训机构和师资,在濮范台三县迁建安置点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0余个、教学点50余个。在全省首创实施用工企业下单、就业群众点单、职能部门亮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统一买单、服务部门填单“六单式”培训模式,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和脱贫人员培训意愿,集中开展技能培训,努力实现“迁建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目标。
“我市将继续加大对滩区迁建居民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分类施策开展技能培训,确保全体滩区群众迁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李二杰表示,“我们也将积极做好培训组织管理,及时跟踪培训进展,为迁建居民提供全流程便捷高效培训服务,以新技能为群众致富添筹码,把‘黄河滩’变成美丽富裕的‘幸福滩’?!保ㄥа羧毡?nbsp;记者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