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清丰县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以最高政治站位、最严工作要求、最实工作举措,坚决守牢“三个绝对不发生”底线,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47%,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19.25%,赴京上访总量同比下降78.95%,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预警、预判前置,化解稳定风险。一是坚持情报引领。该县建立健全维稳情报信息联动机制,各乡(镇、办)和县直单位共同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情报信息网络,确保风险苗头和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处置。二是健全处置机制。县委政法委组建情报处置工作专班,落实“7×24小时”值班响应机制和“清单化+警示函”工作机制,坚持即接即办、事不过夜。对重要行动信息及时发出警示函或督办函,紧盯问题反馈,推动隐患消除、问题解决、案结事了。三是加强风险研判。县委、县委政法委、各乡(镇、办)建立健全涉稳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坚持县委重点研判、指挥部综合研判、各乡(镇、办)具体研判,形成“一个机制把舵定向,2个平台协调推动,6个专班对口接单,N个哨所具体落实”的“1+2+6+N”安保维稳新机制。2022年,县委书记主持召开突出涉稳风险危机管控研判会43次,处置化解涉稳风险事项128件次;县委政法委书记主持召开突出涉稳风险研判暨信访联席会议21次,处置化解涉稳风险事项68件次;各乡(镇、办)召开突出涉稳风险?;芸匮信谢?13次,处置化解910件次。
坚持刚性、柔性并用,压实稳控责任。一是依法处置非访行为。该县信访、公安、审判、检察等部门组建处置小组,对违法上访、非法聚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打击。二是创新实践柔性善治。有效运用善治思维,实施“五上”行动:坚持“孝上化”,以孝道文化充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块上理”,做实做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医院”;坚持“格上融”,打造专业化、精准化“全科网格”;坚持“源上解”,创新人民调解机制,实现“访诉调”联动、“律心调”联动、调解组织联动;坚持“心上顺”,用心服务化解信访群众的心头问题。三是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坚持“应救尽救”“应救即救”,为困难弱势刑事被害人及家属及时送上“暖心钱”,做到司法救助申请、审核及救助金发放公开、透明。2022年,该县共帮助生活困难的23名信访人申请司法救助金9万余元。
坚持基层、基础共建,抓实源头治理。一是加强基础建设。该县持续提升综治中心硬件、软件建设应用水平,健全完善网格工作人员管理运行机制。结合工作实际,推动构建访诉调对接室、平安志愿者协会、便民服务、市场监督、综治执法等平台,持续发挥综治中心平台、队伍、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完善心理服务。建设县级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乡级心理服务站、村级心理辅导室,开通心理服务热线,24小时免费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服务疏导、?;稍さ刃睦碇С?。三是深化网格管理。加大网格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推行信息、资源和力量联动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完善信息受理、处置、评价根本保障机制,做到信息及时受理、按时处置。
坚持减存、控增齐抓,强化积案攻坚。一是不断提升办信办案工作质效。全面推行“阳光信访”新模式,创新实践“4221”信访工作法,确保群众意愿“有人听”、诉求“有人应”。同时,不断提高信访首办环节工作质效,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在90%以上,息诉息访率在95%以上,从源头上管控遏制信访增量。二是加强涉法涉诉案件化解。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梯次跟进五步化解”机制,积极回应群众合法合理诉求。自省委政法委涉法涉诉重复访化解行动开展以来,该县共受理中央、省政法委、省联席办等交办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20件,已全部报结,化解率100%。三是健全完善案件评查机制。组织协调政法、审判、公安、信访等部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集中化解台账,做到底数清、任务明。2022年以来,该县共开展案件评查4次12件次,依据评查结论,找准结案不息诉罢访的症结,靶向施治。同时,采取公开听证等多元化解机制,促进息诉罢访。
坚持平时、战时并重,做好应急处置。一是加强重点人员管控。该县全面落实特殊人群救治、管控措施,坚决防范漏管失控;严密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杜绝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二是实行京地联动。成立驻京工作组,由1名县级领导带队,各乡(镇、办)及公安、信访和县直有关部门选配精干人员,开展驻地劝返工作,切实筑牢信访维稳“六道防线”。三是做好应急备勤。坚持法治维稳,政法、信访、公安等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6个应急处置组和应急常备队伍,24小时值班备勤。坚持重要节点日点名、日排查、日报告、日研判、日调度等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30余件次。(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李现士 闫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