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白天的范县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到了夜晚则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夜间的餐饮、休闲、运动、娱乐等活动,已成为展现范县活力、丰富生活层次、激发消费潜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提升城市管理温度,保障夜间经济安全文明、整洁舒心,有效治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乱象,范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按照“疏堵结合、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常态化开展夜市管理工作,用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人情味”守护“烟火气”,多举措为城区“地摊经济”“夜经济”保驾护航,更好满足居民便利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合理布局,提升夜市摊群覆盖率。根据县城区实际,结合城区居民需求,依托大丰国际、新城国际等消费热点场所,预先在县城区中部、西部合理规划夜市摊群两处,提升便民服务半径覆盖率,逐步消除占道经营,让流动商贩找到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因地制宜,规范门店外摆和摊贩经营。结合节假日特点和门店经营实际,完善临时经营性占用城市道路报备工作流程,积极推动各大商超开展店外经营活动。按照“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引导、规范沿街烧烤商户切实履行好“门前三包”,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设摊外摆、有序经营,进一步推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激发城市活力。
疏堵结合,全面优化夜市经营环境。坚持以教育引导和规范劝阻为主、行政处罚为辅,将文明执法、柔性执法和刚性管理有机结合。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立“日督查、周调度、月奖惩”长效管理机制,针对主要道路交叉口、商场周边、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方式,长效化做好市容秩序监管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区形象。
升温的“夜经济”,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范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将继续把满足民生需求、助力经济发展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持续探索和完善“地摊夜市”长效管理和服务机制,让城市烟火气更有序有温,以实际行动为范县“夜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李红忠 张建菊)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