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表为媒介,联合基层组织、新乡贤、专业协会、议事会和组团企业,创新“代表+”服务模式,为代表履职提供了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充分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近年来,华龙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代表如何发挥作用、开展履职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代表+基层组织”,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依托乡镇(街道)党委,人大代表主动作为,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推动代表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代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群众联系代表更加方便,促使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更有成效。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动员51名代表,通过基层组织和51家脱贫户结对帮扶。代表们针对帮扶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差别化扶贫,为有劳动力的提供就业岗位,为有创业意向的提供机会,为子女教育困难的提供资助,帮助结对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累计为脱贫家庭捐助资金38100元,助学4人,提供就业岗位3个。
“代表+新乡贤”,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人大代表的影响力,宣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家、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干部、退伍士兵等返乡定居,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至今已有83名新乡贤返乡定居,他们带着经验、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就业,以不同形式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明新风等方面作表率、当先锋,推动了乡村共建共富共享。
“代表+议事会”,助力乡村治理。依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推行“说、议、办、评”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议事会,积极发挥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他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倾听民声,收集社情民意,围绕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矛盾纠纷化解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在大庆路街道赵村社区,茶余饭后,“游园小径走一走,议事亭里聊一聊”成为居民的生活常态。大到产业发展,小到草坪修建,居民都能畅所欲言,再由干部收集民意、居民民主表决,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和目标,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引导代表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岳村镇人大代表翟耀强领办沁园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137户农民入股成为社员,大力发展中药草种植和加工,拓宽了群众致富途径。
“代表+企业组团”,赋能乡村振兴。依托“百企赋能乡村振兴”活动,动员29家代表企业和岳村镇18个行政村结对组团帮扶,激发代表富农爱农的激情热情,切实搭建村企共建平台,激发了农村产业集群效应。(濮阳日报 记者 杜鹏)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