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张全家福,上面有耄耋之年的老英雄,有情系国防的父亲,也有退伍大学生的孙女。他们是与国防有缘、传承家国情怀的一家三代人??缭?0余载,他们在不同时期,用光荣与担当书写着自己的别样青春,携手共筑深厚国防情。
主角之一的爷爷,是现年87岁的刘富春,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和边境作战,开过坦克和火炮车,扛过枪打敌人,立过战功一次。2月21日,记者在老人家中采访时,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证件、立功喜报和纪念章。说起过去的青葱岁月,尽管已是耄耋之年,老人却依然情绪激动,尤其是对获得立功喜报的事儿记忆深刻。
他1956年入伍当兵,1957年就接到了入朝的任务。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但当时朝鲜的形势还是非常紧张,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既要防止美帝国主义再次北犯,又要帮助朝鲜人民重整家园。1957年11月,在入朝的行军途中,刘富春所在连队的火炮车在渡河时,履带被一个大石头卡住。当时气温零下40摄氏度左右,河水冰冷刺骨。刘富春二话没说,第一个跳进冰河,拼命用撬杠将大石头撬开,才使火炮车脱险,确保了后续大部队行军。等他从河里爬出来后,衣服都湿透了,很快结成了冰,浑身冻得没了知觉。刘富春的行动受到了师团领导的表扬。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01部队专门为刘富春颁发了立功喜报,并邮寄到老家。
“现在,这张喜报是我父亲的宝贝,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刘富春老人的儿子刘卫激动地说。刘卫跟着父亲,自小在军区家属院长大,每天看升国旗,听嘹亮的军歌,还有士兵训练巡逻,刘卫对军队充满了感情,虽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式从军,但却是一名多次参加军事训练的民兵,曾参加过抗震防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骨子里刻着的始终是家国情怀。因此,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他讲得最多的就是革命烈士的故事,唱得最多的是红色军歌,看得最多的是军事类题材影片和书籍。
“我的爷爷是位浴过战火、军事业务满堂红的老兵,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从小听着革命故事、看着爷爷的军功章成长起来,早已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痹谝桶职值挠跋煜?,2014年,刘智楠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部队卫生员,曾先后参加野外驻训、跨区演习、旅史馆讲解等重大任务。刘智楠说:“想起参加2015年的那次跨越千余公里的跨区演习,寒风呼啸,沙石被风卷着拍到脸上身上,手和脸都裂了口子,吃一口米饭要就半口沙子,还要时刻盯防蛇虫鼠蚁等的袭扰,尽管已过去8年,这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俗话说:“军营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进来是块铁,走出去是块钢?!本侥昃募杩嗄チ?,刘智楠从卫生员到战斗员再到讲解员,在多重角色锤炼中慢慢坚强起来,练就了在困难中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性格。转业后,刘智楠通过公开考录成为一名交通运输执法战线上的新兵。在工作中,她不忘初心,2020年参加了河南电视台“出彩新人说”跨年分享晚会,2023年又参加了全国“爱我国防”演讲比赛,荣膺全国10强选手,并代表河南省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爱我国防主题演讲会”录制。
人生如歌,当兵的历史就是一首深情的歌。刘富春、刘卫、刘智楠祖孙三代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阐释了什么是激情岁月、什么是爱国奉献。他们的生动事迹,也深深感动了许多青年学子。在2月26日举行的“情系国防·强国有我”濮阳市“开学第一课”活动中,一家三代为400余名青年分享了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国防故事,令现场学生敬佩不已,热烈掌声阵阵响起。
青春是活力与奋斗的代名词,不忘初心是最好的传承。“当兵两年,我永远不后悔。我要继续带着这份荣光、这份使命、这份责任,书写人生新长征。”刘智楠坚定地说。(濮阳日报 记者 段利梅)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