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三三”工作法 奏响乡村振兴曲
——南乐县西邵乡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21年以来,南乐县西邵乡党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抓实“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个重点,在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探索实施“三三三”工作法,为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抓“三大机制” 树干事创业正气
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2023年年初,全乡27个行政村谋划全年各村重点工作任务,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建立台账,细化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每月召开例会通报进度,每季度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述职评议,以压力增添工作动力,确保各村每年至少干成2件大事。2023年,全乡共设置目标任务211个,推动重点项目62个,修缮基础设施90余处,投入项目资金2亿余元,分配收益资金500万余元,在产业、文化等项目上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实施乡村干部正负激励机制。该乡出台《西邵乡正负激励机制管理办法》,对签到、值班、请假、工作落实等基本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每年组织156名村“两委”干部进行述职,由乡干部职工整体评议,并将日常工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年底综合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正则奖励,参与推优评先;劣则处罚,进行约谈调整。
实施党员干部“三培养”机制。该乡严把党员干部入口,畅通调整清退出口,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把有觉悟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以来,该乡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80余人,吸纳致富能手60余人,评选优秀后备干部140余人,组建党员先锋队、应急突击队27支,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夏种秋收等志愿服务活动。
促“三个提升” 强基层治理效能
乡村干部作风提升。该乡以“转作风、抓落实、提效能”集中整治行动为着力点,深化问题整改,采取“绩效考评、共评打分、经验交流”等措施,提升干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使乡村两级干部精神上振奋起来、思想上警醒起来、工作上紧张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满腔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干事劲头、良好的精神状态,抓学习、转作风、重实干、促发展、建新功?;疃挂岳矗孟绻苍继赶绱甯刹?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人,调整村干部12人,选评“工作之星”34人,乡村两级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五星”支部创建提升。该乡围绕“五星”“四星”支部进行重点培树,确定创建主题星,做到星星有特色。五花营村以“文明幸福星”为主题星,开展狮子舞、佛汉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四坡村以“产业兴旺星”为主题星,依托乡村振兴项目的24座温室大棚,做大做强草莓、圣女果等果蔬种植产业。坚持“三星”“二星”支部逐项推进,每月专班分析研讨,针对各村存在的短板不足,逐个分析研判,协商资源后推进创建。今年年初,王崇町村协调土地,计划扩建党群服务中心300平方米,增设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等,推进“文明幸福星”创建,由“三星”支部争创“四星”支部。
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该乡借力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建设产业车间,探索出资源开发、村庄经营、飞地经济、抱团取暖等6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实施集体经济发展“倍增”“提升”“万元”三大计划:让党支部过硬、基础强的村,年内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让有基础、有增收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三分之一;让收入不足3万元的村,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至5万元。同时,根据村干部参与经营、管理的程度,结合经营性收入增加部分,按10%~30%的比例给予奖励,构建起“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村干部激励机制。截至2023年年末,全乡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32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10万元的村7个,占比25.9%;10万元~20万元的村10个,占比37.1%;20万元以上的村5个,占比18.5%。
建“三里”党组织 领乡域产业发展
党委建在基地里,引领农业提质增效。2022年,该乡成立果蔬产业发展党委,以“联合党委+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形式,带领四坡村、王西邵村、赵任村、刘苑村、李崇疃村5个村党支部及10个村办果蔬合作社、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做优做强圣女果、节水莲藕、草莓、红杏等特色产业。通过党委带党支部、党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社员的“三带”模式,形成“村级组织有号召力、集体经济有产业支撑、广大群众有稳定收益”的利益共同体。仅李崇疃村红杏产业基地就发展红杏种植4500余亩,亩均产值6000余元。同时,通过举办杏花节,研制生产果脯、杏酒等红杏产品,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销售各类红杏产品2万余公斤,实现经济收入4000余万元。
党总支建在企业里,引领企业持续发展。2023年,该乡成立乡域企业党总支,实现党组织对乡域加工、制造等行业全覆盖,以“保姆式”服务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组建乡域人才工作站,实施把本土人才聚起来、外地人才请进来、在外人才喊回来的“三来工程”,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乡情感动,源源不断吸引、培育乡村致富能人返乡创业。目前,该乡已成功吸引260余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成立大小企业16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党支部建在商会里,引领三产服务升级。该乡位于豫冀两省交界处,交通运输业极为发达。为优化运输行业发展生态,该乡创新探索“党支部+商会”党建模式,成立运输商业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实现运输行业“优势共享”,引领协会企业发展壮大。目前,该党支部共吸收会员企业25家,涵盖大型货车4000余辆,助推商会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年利税超百万元。同时,立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以快递员、外卖送餐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为主体,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合党支部,打造“户外劳动者驿站”“司机之家”“文体娱乐室”等服务阵地,引导广大新就业群体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旗帜、亮身份,争做新就业群体的代言者、文明行为的实践者、社会治理的参与者,积极主动融入基层治理。
“下一步,西邵乡将继续在责任落实上再细化、队伍建设上再加强、产业发展上再发力,持续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三三三’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构建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新格局,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西邵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蔽魃巯绲澄榧抢罹浪?。(王硕 文/图)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