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小区,把“红色堡垒”建到群众家门口,才能做到基层治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今年以来,华龙区黄河办颐东社区党委激活“红色引擎”、做优“红色物业”、打造“红色商圈”、弘扬“红色文化”,以“红色元素”为抓手,激活基层“红色细胞”,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有效破解社区管理难题。
聚力党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新动能。该社区以“党建引领·民呼我为”党建载体为依托,紧扣为民服务宗旨,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建立“1+4+3”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统领作用,整合黄河路派出所、德培幼儿园、信原物业、海斯顿“红色商圈”党支部4家社会组织的共建力量,动员小区党员、周边两新组织等主动参与,搭建党员服务站、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和红色文化大舞台3个服务平台,充分保障业主参与小区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的权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红色议事厅,构建“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工作格局,为多方联动协商议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场地、搭建平台,不断延伸基层服务触角、激发基层发展动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管理理念,厚植“红色物业”新优势。该社区联合“红色物业”信原物业,积极烘托小区“红色”氛围,打造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文娱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构建了全新的党建文化“生活圈”,实现了教育对象由党员为主向广大居民普及的突破,成为“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党建新名片,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够体验红色文化、感受党建魅力。联合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党员志愿者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工作模式,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各种便利服务,实现“红色物业”服务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问题诉求全回应,推进了社区物业管理与居民自治相融合,真正构建了“小事居民治、大事物业办、难事社区商”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用活服务载体,创建“红色商圈”新模式。该社区海斯顿“红色商圈”党支部秉承“党建引领、红色商圈、汇心聚力、融合发展”理念,以“服务商圈、服务党员、服务居民、服务社会”为宗旨,打造“党组织+商圈+商户+居民”四位一体共建平台,实施党建惠民、休闲便民、企业发展、创新就业等特色主题服务,实现服务网格化、扁平化、精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商圈”发展新格局,形成区域发展红色动力。推动商圈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力求实现党建与经济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双赢。通过发放宣传册、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商圈内的商户党员进行摸底排查,将商户中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挖掘出来、纳入管理,鼓励商户党员亮出身份、参与活动。开展“党员星级商户”“党员示范店”评比等活动,把商圈内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凝聚起来,使“红”“商”两大特色更加凸显,逐步形成“大党建、大服务、大管理”格局。
优化志愿服务,拓展“红色文化”新阵地。该社区在活动广场搭建“红色文化”大舞台,组建“红色文艺演出团”“志愿服务队”等6支服务队伍,建立60余人组成的志愿服务文明监督群,设立党员服务站,搭建红色阵地,共享党建资源。与辖区共建单位党员、物业公司等一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敬爱老人、情暖重阳”等便民服务活动,定期提供爱心义剪、健康义诊、安全宣传等公益服务,使社区充满温馨和谐、处处传递温暖,让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每名居民,引导居民弘扬“红色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同时,将党的创新理论、社区治理政策、新道德新风尚等作为活动主题,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打造集党员群众学习、活动、会议、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红色阵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的贴身服务。
该社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将党建“红色细胞”渗透到社区各项治理工作中,构建了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接下来,该社区党委将继续以“红色堡垒”为依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党建+”管理模式,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和幸福。(张琳慧 张晓会)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