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心不老,夕阳无限好。在华龙区任丘路街道办事处康乐社区,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过花甲、头发花白,本可在家舒舒服服享受天伦之乐,却仍然热衷于为社区为居民服务,虽说步伐已不那么矫健,但热情不减当年,社区各个角落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虽不穿红马甲,但在社区居民心里,他们就是“最美志愿者”。他们,就是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
一块黑板报
办了23年
“郝书记,这期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板报出得太及时了,版面精美,看的人一定很多。”12月13日,康乐社区退休职工王春林看到离退休人员第一党支部书记郝风仪刚做完的板报,便夸赞起来。
说起郝风仪,他可是社区里无人不晓的“名人”。1995年他从中原油田房产管理中心房管所书记岗位退休后,便担任康乐社区离退休人员第一党支部书记。今年80岁的他,从2001年办第一期黑板报开始,一办就是23年,23年来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定期更新板报内容。
社区11号楼东侧有一块黑板,孩子们常在上面乱涂鸦。郝风仪看到后想:“利用这块黑板,把它办成教育、团结社区居民奋发有为的阵地该多好呀!”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想法给社区领导说了,领导大力支持。办板报的任务揽下了,该如何办好板报呢?郝风仪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看来,板报是直接面对职工家属的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原油田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宣传离退休职工中的好人好事;宣传关心下一代优秀“五老”的先进事迹;宣传带领大家走出家门,乐起来、唱起来、动起来的小区文体骨干的事迹;宣传离退休职工端正心态、搞好养生保健的好典型,宣传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黑板并不大,却承载着无数的内容,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小区动态。郝风仪感到一个人力量有限,便找来康乐社区已退休的老站长雷树文,帮助筛选每期内容,他们一同设计、撰写板报。在这块黑板前,人们经常能看到两位老人的背影,一人扶凳,一人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字。为办好黑板报,毫无美术功底的郝风仪买来板报设计书,自费订了4份报纸,坚持每天读报,模仿报纸版面设计排版,在内容质量、设计创新上煞费苦心。板报内容紧跟形势、节日,“七一”前夕,他怀着对党的无比热爱,出一期“七一”感怀;国庆节,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出一期国庆节抒怀。
当坚持成为习惯,平凡也会成就伟大。23年来,郝风仪办的板报已经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成为社区老同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今,郝风仪虽80岁了,但仍然坚持办板报,用他的话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坚持下去,办好每期板报。”
一个戏迷
带动一群戏迷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好,大家这次唱得比上次好多了,但是还要注意拖腔,调往上走,这样唱出来才动听。”12月12日,在社区广场,豫剧爱好者正跟张民生学戏。
康乐社区有很多豫剧爱好者,张民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把豫剧融入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还带动社区多名老同志喜欢上了豫剧。悠扬婉转的曲调,声情并茂的表演,让老同志的晚年生活焕发勃勃生机,很多老同志都表示,跟着张老师学唱豫剧,心情格外愉悦。
张民生给豫剧爱好者教戏时,举手投足间把戏曲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对豫剧的挚爱,大家被他的专业水平所折服。他结合节日,在社区内用豫剧唱红色经典,给社区增添了欢乐气氛。每次社区开展活动,张民生和舞蹈队员都会到舞台上表演,给居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一名舞者
带动5支义务文化宣教队
“我组织大家参加文化活动,让大家过上有内涵、有质量、有乐趣的生活,自己也感到很快乐,很有成就感?!?2月10日,面对记者采访,梁淑珍说。
今年74岁的梁淑珍,从小就爱唱爱跳,有副天生的好嗓子。1997年她退休了,看到一些姐妹没有什么爱好,每日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在大家的提议下,她组建康乐艺术团,并担任团长。为提高艺术团的声誉,梁淑珍平日里注重发现艺术人才,发动文艺爱好者和群众到艺术团唱歌跳舞,丰富退休生活。在她的热心组织下,艺术团人员不断增多。她根据大家的特长,在团里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合唱队、晨晚练队、志愿者服务队5支义务文化宣教队。
舞台上,梁淑珍是女声歌唱演员;大合唱中,她是同声里和谐的音符;舞台下,她是团员心目中亲和、具有向心力的好团长。创作一个节目,参加一台晚会,作为团长花费的心思和精力比普通团员要多得多。协调人员、请老师、定主题、定节目、订服装、排练,一个个烦琐的事务要一一去做。艺术团的团员都是五六十岁的人,特别是女团员,有的家中要带孙子;她鼓励大家要参加练功,认真排练每个节目,不能让他人看低了艺术团。
梁淑珍不断创新,紧跟形势,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居民喜爱。她凭着一腔热血,不厌其烦地教大家练习,手把手地教动作。由于长年坚持排练,只要小区需要,随时就能排出一台精彩的节目。在她的积极动员和带动下,每个活动队错时安排,活动热情高涨,队伍不断壮大,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她组织排练的文艺节目多次获得华龙区、中原油田的优秀节目,艺术团被评为优秀团体。她编排的秧歌,在濮阳市健康月秧歌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一块磨刀石
19年义务服务磨剪子戗菜刀
“盖师傅,我的车子歪倒后,链条就再也转不动了,您给修修吧!”“您把车子推过来吧!我回家拿工具?!?2月13日,康乐社区退休职工盖玉华刚从家里出来,邻居迎面走来,请他修理自行车。
盖玉华推起自行车走了几步,这是一辆20世纪生产的自行车,链条封闭在链盒中,必须打开链盒才能进行检查。他拿起工具,熟练地打开链盒,发现链条松得无法再骑,即使装上去,链子还会掉。他把链扣打开,取下一节,再把链扣接到一起。
盖玉华2005年退休后,便在社区内义务为大家搞维修。19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磨菜刀、剪子万余把,用坏9块磨刀石。2009年,他自费购置了脚踏三轮车、磨刀工具,开始骑三轮车走街串巷为居民提供义务磨刀剪服务。有人不理解,问他这样做图个啥,他乐呵呵地说:“人闲着容易生病,用自己的手艺为邻里服务,既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还能帮大家解决点小难题,这是双赢?!?/p>
一年四季,只要不是雨雪天气,盖玉华就会蹬着三轮车,拉上全套工具出门磨菜刀剪子。他说:“咱磨刀剪带全工具,不给居民添丝毫麻烦?!备湛?,他在康乐小区东大门的路边设立义务磨刀服务点,为附近几栋楼的居民磨刀剪。谁家的刀剪不锋利、口松了,路过时,往他那里一放,不出半小时就能磨利、修好,办完事回家顺路取走。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义务磨刀剪后,每次开展志愿者便民服务都通知他参加,每次他都愉快答应。工作人员在上门为鳏寡孤独服务时,发现家里需要维修的东西多,就动员他对这些家庭上门服务,他都答应下来上门帮助维修,方便了这些老人的生活。他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蹬着三轮车到便民服务大厅磨刀剪,周日轮流到居民楼下磨菜刀剪子。居民王永兴说:“好多年了,盖师傅每月都来磨一次刀,我家的刀从没钝过?!保ㄥа羧毡?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袁晓玲 李焕军)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