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官方网站入口_微信400快餐,怎么找喝茶联系方式,100块约3小时上门

您好,欢迎来到濮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习近平对双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双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致电祝贺诺沃亚当选连任厄瓜多尔总统]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传真

南乐县杨村乡:“小小芦笋”助农增收
发表时间:2025-04-24   来源:濮阳文明网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眼下,正值芦笋采收的季节。4月22日,在南乐县杨村乡何庄村,一垄垄整齐划一的芦笋田随处可见。村民腰挎篮筐,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收着新鲜芦笋。

  近年来,杨村乡何庄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深耕芦笋种植产业,通过家庭农场引领、多元用工赋能、产量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勾勒出一幅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家庭农场领航,激活产业发展 “新引擎”。在何庄村的芦笋田里,家庭农场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组建农场,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高效的决策模式,实现了从选种、栽培到采收、销售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农场主主动对接县农业技术部门,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科学施肥、精准灌溉等措施,不断提升芦笋产量与品质。这种“传统家庭经营+现代农业技术”的融合模式,既保留了小农经济的灵活性,又注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动能,为芦笋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用工赋能,共绘共同富裕 “同心圆”。产业发展的同时,何庄村始终将带动村民增收作为重要目标。在芦笋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和老年人就业,打造多元化用工格局。脱贫户通过家门口的务工机会持续增收,妇女凭借细心耐心成为田间管理的“主力军”,老年人则依靠丰富的农事经验发挥余热,各群体在产业发展中找准定位、各展所长。

  产量效益双赢,书写乡村振兴 “新答卷”。经过多年发展,何庄村芦笋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村芦笋种植面积150亩,平均亩产突破 1500公斤,按每公斤15元的市场价计算,年总产值超300万元。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村民日益鼓胀的“钱袋子”和持续高涨的种植热情。随着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周边乡镇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为何庄村芦笋产业的扩张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何庄经验”。

  杨村乡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对芦笋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延伸深加工链条等举措,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同时,计划投资建设现代化冷库设施,通过延长芦笋保鲜期实现错峰销售,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小小芦笋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濮阳日报 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刘广凡 李志川)

 

【责任编辑:韩利】

地方传真
更多>>
微信图片_20210715092517_副本.jpg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马庄桥镇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用好“三比一争”大比武工作机制,贯通支部、产业、生态、法治、文明五大要素,以各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提升,带动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的增强,真正用“两个作用”发挥的先进性体现基层党建的政治性,用产业的支撑力体现指标的说服力,用群众的满意度体现创建工作的质效,努力开创党建统领、能力提升、治理规范的工作新局面,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的节日
更多>>
濮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电话:0393-6666867  传真:0393-6666869   邮箱:hnpywmb@163.com
豫ICP备案号(豫ICP备05022042)豫新备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