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吃得香,住得安逸,也有人做伴,我在这儿很开心?!?月13日上午11时,在市社会福利院住了4年多的孤寡老人孙爷爷乐呵呵来到娱乐休闲室,年近80岁的他一边和同伴聊天一边吃西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市社会福利院始终秉承“民政爱民、民政为民”工作宗旨,以“人性化、精细化、亲情化”为服务理念,为集中供养城市特困人员、代养老人提供专业化、亲情化服务,为全市社会化养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特困人员是困难群众中最弱势的群体,保障特困人员的基本权益,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社会福利院在改善特困人员生活质量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根据特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根据不同的健康、营养等状况,制订针对性的照顾方案;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定期沟通、多次随访,及时了解掌握特困人员的具体情况,全面提高集中供养服务能力;建立就医绿色通道长效机制,确保转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随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从对救助对象的护理、生活环境、活动区域等方面提出建议。
据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社会福利院与市精神卫生中心、濮阳县精神病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在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特困人员有51名,在濮阳县精神病医院的特困人员有18名。市社会福利院在市精神卫生中心针对特困人员设立惠民病区,在濮阳县精神病医院设立心怡医养区,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情况,制订针对性照护方案。例如: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对象,就餐时安排坐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专座,分发患者专用低糖、低盐餐食;对食欲不好、身体瘦弱的对象提供“一对一”耐心喂饭服务,保证营养的充分摄入,定期监测体重;责任护士须每餐照看患者吃饭、服药,做到“服药(吃饭)到口,不咽不走”的工作标准。
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为我市特困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濮阳日报 记者 吴丹)
【责任编辑: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