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17日从市文广体旅局获悉,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我市柳子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常银良榜上有名。
清丰柳子戏又称“百调子”“柳子腔”,是我国一个稀有古老剧种,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由元、明时期的“弦索”系统演变而来。它的曲调是由中原一带流行的民间俗曲小令和七字句的“柳子调”结合而成,由于“柳子调”更通俗易懂,因而被称为柳子戏。目前,传承柳子戏的文艺团体,在全国仅有清丰县柳子剧团和山东省柳子剧团两家。柳子戏剧目体裁多样,曲牌丰富多彩,声腔悦耳动听,集各剧种之精华,自成一派,独树一帜。2006年,清丰柳子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は钅俊?/p>
常银良出生于1963年10月,12岁即跟本村艺人学习柳子戏,1978年考入清丰县柳子剧团,从艺至今已经44年,现为濮阳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清丰县柳子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国家二级演员。在多年的从艺中,常银良结合自身特点,并融合山东柳子演唱特色,在声腔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得到知名专家和观众的赞誉,并多次在省级、市级戏曲大赛中获奖。
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此为契机,引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濮阳日报 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韩利】